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女演员之一,巩俐以其精湛的演技和独到的角色选择,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。她的电影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更不乏传递坚韧、勇气、希望与人性光辉的“正能量”之作。这些角色在命运的波澜中展现出的不屈精神,照亮了银幕,也温暖了观众的心。以下这些影片,正是她演艺生涯中极具正能量特质的代表:
一、 平凡女性的非凡力量:坚韧与抗争
《秋菊打官司》 (1992):
角色: 秋菊(一个倔强的农村孕妇)
正能量核心: 为尊严抗争的执着,朴素正义感的坚守。
面对村长的一脚,秋菊挺着大肚子,一次次踏上漫长而艰难的“讨说法”之路。她不图钱财,只为寻求一个“说法”和基本的尊严。这份看似“一根筋”的执着,恰恰体现了普通民众对公正最本真、最顽强的追求,展现了平凡小人物面对权力不公时所爆发的惊人韧性与道德勇气。巩俐近乎本色的演出,让这份坚韧无比真实动人。
《漂亮妈妈》 (2000):
角色: 孙丽英(下岗女工,失聪儿子的单亲母亲)
正能量核心: 无私母爱,逆境中的自强不息,永不放弃。
生活的重拳接连袭来——下岗、失婚、儿子失聪。但孙丽英没有被击垮。她蹬着三轮车送报、做零工,用尽一切办法维持生计,更以超乎寻常的耐心和爱,教会儿子发音说话,为他争取受教育的权利。这部电影是母爱的赞歌,更是一个普通女性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惊人生命力和责任感,传递出“为母则刚”的强大能量。
二、 历史洪流中的女性守望:信念与救赎
《归来》 (2014):
角色: 冯婉瑜(等待丈夫归来的失忆妻子)
正能量核心: 超越记忆的永恒之爱,苦难中的坚守与等待。
特殊年代造成家庭悲剧,丈夫陆焉识归来时,妻子冯婉瑜却因创伤失忆无法相认。巩俐饰演的冯婉瑜,尽管记忆模糊,但内心深处那份对丈夫的爱与等待从未消失。她日复一日地在车站守候,那份近乎偏执的执着,是对爱情最纯粹的坚守,是对命运不公的无声抗争,更是历经苦难后依然保有的对“归来”的希望之光。这份穿透时代阴霾的深情与坚韧,动人心魄。
三、 竞技场上的民族之魂:拼搏与传承
《夺冠》 (2020):
角色: 郎平(中国女排传奇运动员及功勋教练)
正能量核心: 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,国家荣誉感,拼搏与传承。
巩俐饰演的郎平,跨越了从巅峰球员到世界级名帅的传奇人生。这部电影浓墨重彩地展现了“祖国至上、团结协作、顽强拼搏、永不言败”的女排精神。无论是作为球员在赛场上奋力扣杀,还是作为教练运筹帷幄、呕心沥血地培养新一代,郎平的人生轨迹就是拼搏精神的最佳诠释。巩俐精准地捕捉到了郎平作为领袖的坚毅、睿智、担当和对祖国的深沉热爱,以极具爆发力的表演,点燃了观众内心的热血与民族自豪感,是对新时代奋斗精神的高亢礼赞。
四、 冲破枷锁的勇气:觉醒与反抗
《菊豆》 (1990) & 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 (1991):
角色: 菊豆(《菊豆》)、颂莲(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)
正能量核心: 对封建压迫的激烈反抗,追求自由与爱的本能觉醒。 (注:这两部作品主题沉重,但其核心人物的反抗本身是极具力量的正向表达)
在张艺谋导演的这两部经典之作中,巩俐饰演的角色身处令人窒息的封建牢笼。菊豆对畸形婚姻的反抗、对情欲和自由的追求;颂莲从天真到反抗,最终以疯癫姿态挑战陈腐家规。她们的反抗虽然多以悲剧告终,但那份不惜以生命为代价、试图冲破束缚的原始勇气和生命力,是对人性自由最震撼的呐喊。她们用毁灭自身的方式,控诉着旧制度的罪恶,其抗争精神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悲剧力量和警示意义。
纵观巩俐的银幕之旅,她从不回避角色的复杂性与命运的沉重感。然而,恰恰是在黑暗与困顿的底色上,她所饰演的这些女性角色——无论是为尊严奔走的农妇、为子抗争的母亲、为爱守候的妻子、为国拼搏的运动员,还是向命运挥拳的反抗者——身上所闪耀的不屈、坚韧、勇气、爱与坚守,才显得如此耀眼夺目。这些**“正能量”并非廉价的煽情或简单的说教,而是根植于真实人性的土壤,在对抗苦难、追求尊严与光明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生命力量**。巩俐用她深刻的理解和卓越的演技,将这些力量具象化,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之余,更获得心灵的震撼与精神的鼓舞。她的电影,是关于中国女性,乃至人类在逆境中如何保有尊严、点燃希望的不朽篇章。
暂无评论内容